返回首页 | 返回本书目录 |

 

信心与试验

 

经文:创世记十五章

  过去,我都是以探亲名义回来灵粮堂,这次,则是以分堂同工的身份,在灵粮堂大家庭中与诸位一起配搭事奉,心里感到很温暖,谨代表矽谷生命河灵粮堂向诸位弟兄姊妹问安。

  每次回来,我都会看望一些老朋友,老灵粮堂会友聚在一起都喜欢谈以前的事。刚才敬拜时,神提醒我一句话,那也是前两天我在葡萄园团契分享的:「不要再记念从前的事」,主提醒我不要再讲从前了,因神要作新事。我们看见灵粮堂是个不断向前进的教会,我们一定要从过去的心态释放出来,跟随神的脚步向前行。

今天,我们要从亚伯拉罕来学习信心与试验的功课。亚伯拉罕的一生都是凭着应许而活。当神呼召他从吾珥出来,曾应许他两件事:一、他的後裔要成为大国。二、神要赐地与他为业。但我们知道,当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时,连一个儿子也没有,圣经上说,他连要往哪里去都不知道,然而来十一9提到:「他因着信,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,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。」其实,岂只亚伯拉罕过着帐棚生活,保罗在哥林多後书五章也说,今天你我都好像过着帐棚生活。神也赐给我们应许之地,这地不是在台湾或美国,台北或矽谷,乃是神在耶稣基督里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切丰富的产业。所以,保罗才说,我们基督徒生活在地上,行事为人都是凭着信心,不是凭着眼见,而亚伯拉罕的信心正是如此。

  创世记十五章分成两个部分,1至7节神再次讲到应许,8至21节神应许赐地给亚伯拉罕为业。两部分同时也点出了信心生活的两个原则:

一、单纯的领受神的应许

 1.神的应许是真实的。

  经文一开始,「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,亚伯兰你不要惧怕,我是你的盾牌,必大大的赏赐你。」(创十五1)亚伯兰回答:我连一个儿子都没有,原以为罗得可以继承我的一切,现在他也离开了,留在我身边的唯有仆人以利以谢,也许是他吧!但神说:不是,凡从你所生的才是你的後裔。第5节说:「於是领他走到外边,说,你向天观看,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麽,又对他说,你的後裔将要如此。」(创十五5)我很喜欢赵镛基牧师对这段经文的解释,他说:当亚伯拉罕举目向天观看,忽然间所有的星星都变成一个一个小孩子的面孔,向亚伯拉罕呼叫:「阿爸、阿爸…」,因此,第6节:「亚伯兰信耶和华,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。」

  我们如何看出亚伯兰已真实领受这应许?创世记十七章中,亚伯兰将名字改为亚伯拉罕,意即「多国之父」,他相信神的应许要实现在他身上,於是就领受,这就是信心。来十一6说:「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神的喜悦,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,必须信有神,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。」许多基督徒都很有信心,这固然很好,但是停留在信有神的阶段,却是不够,乃是要信神赏赐寻求 的人。你有没有寻求神?有否从神那里得着应许的渴望?林後一20说:「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是的,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。」有人说整本圣经中神的应许有五千多条,也有人说七千多条,无论有多少,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多少?我曾听过一位牧师的见证,每次他读圣经,就仔细寻找神的应许,每找到一个应许就用红笔写一个T(Test),意思试验一下是否是真的,等他试验果然为真,就再用蓝笔写一个T(True),意思是真实的。过了一年,当他翻开圣经,发现其中充满了红色的T,也满了蓝色的T。神是神,绝不至於说谎,他的应许都是真的。

  我们经历了多少神的应许?我们是否看重?不要读过圣经却好像没读过一样。有时,听到朋友说他们家楼下新开一家餐厅,我们第一个反应是否就是「去试试看」?或是看到电视有一个新产品,就想马上去超级市场买来用用看?然而,我们读圣经是否也有这样的心情?

 2.为什麽我们很难相信神的应许?

  我在教会这麽多年,发现有两件事让基督徒很难相信神的应许:一、「离了我(耶稣基督),你们什麽都不能做」。
二、「靠着我(耶稣基督),凡事都能作」。既然两者都很难相信,难怪今天有很多基督徒「上天堂不敢当,下地狱不愿当,吊在空中叮叮当当」。为什麽我们会这麽难相信神的应许? 因为:

 A、不敢相信。神的应许太好了,大概不可能是真实的,就算是真的,也不可能是为我这平凡的信徒预备的,那些都是为属灵的人预备的。仇敌时常如此欺骗我们,以致我们无法享受神的应许。

  有一回我在聚会中分享雅各书五章,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。讲到一半,我看到弟兄姊妹的表情很怪异,我忽然明白,於是问他们:你们不觉得自己是义人,对不对?他们拼命的点头。读到这段经文,我们都能阿们,不过,可能会想,义人不是我,所以我也不必祷告太勤,因为我的祷告不太有功效。这是仇敌的诡计,使我们无法得着神的应许。

  那麽,到底谁才是义人?圣经说「因信称义」,当我们凭着信心来到神面前,在那一刹那,神要称我们为义,我们祈祷所发的力量就大有功效。

 B、不愿相信。因为我们里面骄傲,觉得神的恩典是给那些比较软弱、充满创伤的人,至於我们,不需要,我们只要主就好了。但是,当我们拒绝主的恩典时,其实就是拒绝主自己。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和灵里的贫穷,特别是作牧师的,常有这类的试探。我时常带弟兄姊妹参加特会,往往我都会提醒他们呼召时要到前面去,
愈前面愈好,但只有我这个作牧师的站在後面,好像我比较刚强。有一次特会我仍是如此,但神提醒我,「你以为你不需要我的恩典吗?什麽时候你才能谦卑来到我的面前?」那晚,我在神面前流泪认罪,第二天聚会,我特别选一个靠走道的位置,当晚我根本不知道讲员在讲什麽,我内心不断挣扎,最後,终於听到讲员说「到前面来」,我第一个冲到台前,向神说「主啊,我需要你,我需要你的怜悯。」神的灵就大大的倾灌在我的身上。

  有些弟兄姊妹对特会的呼召不以为然,认为神是无所不在的,并不一定要走到台前。其实,神只是要我们谦卑下来而已。圣经说「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」

 C、不能相信。当神应许亚伯拉罕要得後裔时,撒拉已过了生育的年龄,撒拉听到使者的话就躲在帐幕後面偷笑,但使者说:「在神岂有难成的事」。神在列祖时代向列祖所启示的名字不是「耶和华」,而是「我是全能的神」。(创十七1)

  全能的神,在他没有难成的事。特别面对教会的全面转型,我们心中常会问:「可能吗?」「以後的日子会比过去更好吗?」,当我们回顾神过去在教会所作的大事,我们就得着凭据,且深信,他必成就这工,且作得比过去更大、更荣耀。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,神说,你们要站住静看,看耶和华今日要施行救恩在你们的身上。在他岂有难成的事?

二、信心要经过试验

 1.出於神的试验叫人的生命更成熟。

  神给亚伯拉罕的两个应许,第一个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,第二个应许则在大卫时代才应验。神还对他说,他的後裔要寄居在别人的地上,且那地的人要苦待他的子孙四百年,这是一个多麽大的属灵黑暗,却也是主所容许的。为什麽主允许我们经过这些黑暗?因主要试验我们。

  创世记廿二章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上献以撒,圣经上说,神要试验亚伯拉罕;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,申命记八章说,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,试验你。约翰福音中,当主要把五饼二鱼变为神迹前,主问腓力,我们要从哪里得饼 饱这些人?约六6说,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。神为什麽要试验我们?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叫我们的生命更成熟,让他的旨意在我们身上彰显。

 2. 神的试验包含两个问题。

 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神的试验,只是有些人像腓力一样,从头到尾懵懵懂懂,不知道主在试验他。求主帮助我们常敏锐於他在我们身上的工作。当神要试验我们时,其实是在问我们两个问题:

 A、你信得过神吗?换句话说,无论你生命中发生任何事,你都能继续依靠神吗?神的名字叫「耶和华以勒」,意即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。「以勒」这两个字原非预备之意,而是「看见」;在耶和华未预备之先,他已看见我们的需要。

 B、神能信得过你吗?这并不是说你能为神作一些事,而是当神要你按照他的心意作一些事,你能不能百分之百不打折扣的去做,即使是极不合理的要求。我们发现,拦阻我们顺服神的最大因素是:当我们的意念取代了神的意念时。

  米勒牧师曾经分享,在他年轻时,每次讲道都要等候神,而神总是在最後一分钟才告诉他,他问神为什麽?神说「我不能信任你」;若神早先告诉他,他就会删剪修改,或乾脆留待下回再用。当我听到这分享,真是扎心,同时我也明白,神是如此看重我们与他同工的关系。

  历世历代的属灵伟人莫不是如此,亚伯拉罕、约书亚…亦然。今天神也要我们忠心的事奉他。特别是在座为人父亲的,神托付我们在家中作属灵的头,就应把妻子儿女都带到神的面前。一位弟兄见证说,他从小到大未错过一次主日崇拜,因为从小父亲就是如此教导他们。有一次他装病不去,他父亲说,生病了吗?吐出来给我看,吐不出来就要去,於是他只好乖乖的去教会。有一次,他真的吐出来了,好高兴,他爸爸却说:吐出来了,舒服了,可以去了。弟兄姊妹,神把金钱、儿女、时间、恩赐都赐给我们,他可以信得过我们吗?

  Uncle Phillip 是我非常敬佩的长辈,他曾在一个地方事奉神,有一回,他和同工两人受暴徒挟持,眼看暴徒拿枪对准他的脑袋,在最危险的时刻,他举目望天说:「主,我相信你!」,这时,神也对他说:「我也相信你」,结果,神就奇妙的将他两人从暴徒手中释放了。

  面对教会转型,有些人仍非常困惑,但我要说这时候必须凭信心不凭眼见。英文有一个字很有意思,Real,它有两个意思,一、现实,二、真实。太多时候,我们只看见现实而忽略了真实。环境、已然发生的事、人情这些都是现实,但是主的同在却是真实的。迦勒八十五岁时,面对四十年前他想得到的希伯伦城,当时的光景已大不如前,他已老迈,希城却依旧坚固如昔,但他没有看环境的现实,而是看见主同在的真实,他说「或者耶和华与我同在,我就可以前去得那应许的山地为业。」

  应许之地永远不会平白掉下来,而是要争战得着。在这试验的时刻,求主帮助我们,激发我们的信心,像迦勒一样,肯定地说:若耶和华与我们同在,必能得着应许的大台北、台湾为业。——  刘彤